新聞摘要
  • 豪宅門檻降低,臺北這些社區(qū)趴著中槍,大安區(qū)最多房屋,升級豪宅認定標準
臺北房屋示意圖(臺灣房屋提供)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市場快訊
臺北房屋示意圖(臺灣房屋提供)
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財政部日前宣佈下修豪宅交易稅課稅門檻,各縣市標準下降,讓許多去2023年出售符合舊制條件高總價房屋的屋主措手不及,以臺北市為例,從7千萬降為6千萬,採用舊制申報的自然人屋主,恐將在2024年5月報稅時繳納更多的「財產(chǎn)交易所得稅」。
 
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根據(jù)實價登錄資料,統(tǒng)計2023年臺北市總價在6000~7000萬元的住宅,由於主要影響物件為2016年前就持有,且房地轉售總成交金額達規(guī)定門檻之物件,因此排除屋齡8年以下、有歷次移轉之交易,總計約交易222件,其中交易量最多的三個行政區(qū),依序是大安區(qū)63件,住宅均價為每坪111.1萬元,符合總價及屋齡範圍的社區(qū)包括「日光大廈」、「仁愛大廈」;其次為中山區(qū)26件,每坪101.3萬元,像是「華威八方」、「瓏山林博物館」等社區(qū);第三名則為內(nèi)湖區(qū)25件,均價每坪74.3萬元,包括「長耀哲里」、「遠雄米蘭苑」等社區(qū),也都是符合新標準的豪宅社區(qū)。
 
總價符合新標準的社區(qū)當中,2023年交易量最多的是松山區(qū)「皇翔敦北民生」,屋齡13年,坪數(shù)介於50~70坪之間,總價落在5500~6500萬,新標準一拍定,該社區(qū)正式擠身臺北豪宅之列,也增添屋主們未來轉手的多層財務考量。
 
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(zhí)行長張旭嵐表示,2016年以後取得並轉售的房地產(chǎn)交易,皆屬於房地合一稅繳納規(guī)則,而2016年以前取得現(xiàn)在轉售的交易,其實可採兩種計算方式,一種是核實計算,也就是能提出原取得買價資料,這對於買賣價差不大,或是賠售的屋主,採取核實計算,還是比較有利。而採取房地分離制拆算的屋主,按房屋佔房地總現(xiàn)值的比例計算。也就是「成交總價」X「房屋現(xiàn)值比例」X17%,再併入財產(chǎn)交易稅申報。
 
以內(nèi)湖成功路四段某高級社區(qū),若採房地分離制來試算,若臺北市成交金額正好在6000萬元,原本不屬於豪宅,以房屋評定現(xiàn)值乘以45%計算,售屋所得額為70.7萬元,而個人綜所稅率若為40%,房屋交易所需繳的稅為28.3萬元;新制之下,則以豪宅計稅,以總價乘以房屋現(xiàn)值比例再乘以17%計算,售屋所得額約281.6萬元,個人綜所稅率若為40%,則要繳納112.6萬元,所得稅金就差了84.3萬元,差距高達4倍之多。因此不排除未來介於門檻標準的豪宅,房價降一萬,稅金省更大!
 
各界關注央行是否會跟進降低豪宅標準?第一建經(jīng)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,假如央行比照辦理,將牽動6000~7000萬住宅的貸款成數(shù),上限從原本非豪宅的7~8成,降為豪宅的4成,勢必影響買方的購屋總價目標,為了避免觸及豪宅門檻,尚未推案的建商,恐會再精簡推案的坪數(shù)規(guī)劃,往後百坪大宅的供給將越來越少;而手中已有大坪數(shù)餘屋的業(yè)者,也可能會變更產(chǎn)品縮小單戶坪數(shù),以降低單戶總價門檻,加快銷售速度。未來低於新標準的物件,在市場上會更受買方青睞,因此國內(nèi)的平均購屋坪數(shù),不排除進一步下修改寫新低,房市的小宅化風潮,預估也將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

豪宅房屋所得課稅門檻新舊標準差異試算/2023年臺北6千~7千萬住宅交易熱區(qū)(臺灣房屋提供) MyGoNews房地產(chǎn)新聞 市場快訊
豪宅房屋所得課稅門檻新舊標準差異試算/2023年臺北6千~7千萬住宅交易熱區(qū)(臺灣房屋提供)